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师德师风

骨干之声 | 杨颜菲:好书分享——朱光潜《谈美》

发布时间:2020-09-28 15:47:02   字体:

 

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幅画、一首歌、一处景、一首诗、一朵花、一张笑脸、一个背影………能让我们心灵为之一颤,不由感叹:好美。“美”在生活中必不可缺,它来源生活,常悄无声息、偶然闯入、震撼心灵。今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有幸遇到了朱光潜先生和《谈美》。初见,就被先生的博学多才、贯通古今给折服了。朱光潜先生就像一位老朋友般,将“美”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书籍是朱光潜先生的《谈美》。

 

 

 

作者介绍

 

 

朱光潜先生,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25年起先后赴英、法等国学习,获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历任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主要的著作有《谈美》《谈美书简》《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西方美学史》《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学史》等。

 

书籍分享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于1932年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是朱光潜先生继《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的“第十三封信”。《谈美》以书信的方式将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朴清新的文字中,“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朱自清语),解决了人们对于美学的疑问,从最简单的美学开始,为我们讲述一些关于美学的知识,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欣赏。

 

 

一、什么是美?

对于美,每个人都有不同定义。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在《谈美》一书中,朱先生带领我们走出“柳暗”进入“花明又一村”,给了我们一个“美”的答案。如书中写到的一句话:“美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知,你内心的一种认识,并不是根据一些概念来判断的。美学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点上,这个基点就是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抽象概念出发,是起源于人们的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女俘以及劳动和生产之类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

 

 

 

二、如何创造美

如何创造美?在《谈美》中,朱光潜先生说,“自然美为许多最普遍的性质之总和。就每个独立的性质说,它是最普遍的;但是就总和说,它却不可多得,所以成为理想,为人称美。”在美的普遍性中找到美的特殊性,便意为对美的一种创造。即美的艺术价值是在美的共性中找到个性的美。画家个人绘画创造美,演员通过影视戏剧创造美,厨师通过菜肴创造美食。生活中我们可以尝试创造美,创造美的形式千变万化,但最重要的,是不能失去对美的追求。

 

 

三、做人也是一种美学

在《谈美》文中,朱光潜先生教导我们说:“我们干的是科学工作,是一项必须实事求是,玩不得一点虚假的艰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恒心,也要有排除一切干扰和阻碍的勇气。”其实,做人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学呢?朱光潜先生奉行的“三信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能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得起,不推诿给别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该在此时做,不推延给未来。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去做。“三信主义”倾注了朱光潜先生对美学的极致追求,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感触分享——对教育的思考

 

 

朱光潜先生当时写《谈美》这本书时,战事频频,青年人非常迷茫,朱光潜先生认为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我觉得现在谈“美”,是一个绝佳的时机。我们平时说“素质教育”,简单地说,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的“美”,指的就是美育。2015年,我国就颁布了《国办美育意见》,目前教育部正在起草《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意见》,正式将学校美育纳入教育评价体系。苏霍姆林斯基讲:为什么要重视美育?就是要让孩子一直和美好的东西打交道,这样他看到丑恶的东西就不能容忍了。因此,我们的教育规律之一,就是用美好的东西把邪恶、丑恶的东西挤跑。那就也美育。那如何进行美育教育呢?我的理解是:

 

 

一、美育需要营造和谐环境。

 

美在和谐自然中。一个人的成长是不断习得的过程,和他所处的环境、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孟母三迁,择邻而处之,不就是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吗?因此,在学校的美育工作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氛围,尤为重要。和谐的环境要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氛围、校园环境等。

 

 

二、美育需要教师提升素养。

 

关于美学的书籍,如黑格尔《美学》、李泽厚《美的历程》、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等,被我们所熟知,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讲述“美”。而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讲的也只是个框架。但朱光潜先生给我最大的触动是他的博学。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诗词熟悉到信手拈来,令人叹服,让我惭愧。反思自己,自己的书读的还是太少了,身上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升。

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悉心教导紧密相关。上学期末,在一场学生活动中,获得中国咖啡比赛冲煮比赛海南赛区冠军的1819班林时楠分享了咖啡豆的相关知识。他娴熟的冲煮手法、有趣的讲解及现场的表现让在场的师生赞叹有加。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班主任、同时也是咖啡比赛带赛老师黄蕾老师的影子。

教师大方得体,学生才能知礼懂礼;教师积极阳光,学生才能热爱生活;教师严谨治学、学生才能一丝不苟。教师博览群书,学生才能博闻多识。美育从提高教师素养开始,内外兼修的教师才能给学生各种美的体验。

 

三、美育需要精神培养。

 

少专委会会长胡正荣曾说过“我们这一代是互联网的移民,今天青少年都是互联网上的原住民”。当下,很多学生除了基本的生活、生理需求,其余时间都是与网络为伍,无聊时玩手机、看直播、打游戏。互联网中的虚拟世界,不知不觉中让他们觉减轻家庭负担。换句话说,只要学生努力,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的生活可以得到保障。在物质得到保障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如果学生们空闲时间有事可做、想去做事。那会不会改善、甚至能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呢?我想,艺术可以。

艺术能使人身心愉悦。音乐、美术、舞蹈等的魅力,能让学生在学习,在艺术的熏陶中充实生活,得到宣泄。我们都知道“刀工”是烹饪的而一项基本功,需要不停的、反复的练习。这种练习很枯燥。但一次,路过蔡亲宁老师的教室时,他带着学生,边唱歌边练习,音乐声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立马有了活力,学生个个精神饱满,热情十足。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说到:“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和学生一起打造属于他的艺术品。

 

 

一本好书,需要慢慢品读。如人生,因为有趣,才需要去欣赏。慢是一门艺术,欣赏也是一门艺术,“慢慢走,欣赏啊”,借用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引用的阿尔卑斯上的标语结束此次分享,谢谢大家。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