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总结

发布时间:2014-03-19 15:52:18   字体:

基于琼菜饮食文化传承的烹饪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总结报告

文化的建设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点,其中的琼菜饮食文化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开始,学校以传承、发扬海南餐饮传统文化为宗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开展了琼菜文化的传承和人才培养的研究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实践基地,培养专业师资团队,形成了“以研发促人才,以人才促产业”的互动机制。

一、背景与意义

(一)传承琼菜饮食文化,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

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业是海南省的龙头产业,具有鲜明海南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其中的一项核心资源,琼菜就是其中具有鲜明海南本土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但由于海南建省时间短,琼菜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和品牌,以本土美食为主打菜品的餐饮企业缺乏技术和人才的支撑。为解决以上两个突出问题,学校作为海南旅游人才培养的龙头中职学校,以琼菜制作标准研究为核心,以培养能够传承琼菜饮食文化的烹饪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开展此项实践研究,体现了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也保证了项目研究的价值。

(二)制订琼菜制作标准,培养技能型人才

   琼菜菜肴制作如主配料的比例、营养搭配、装盘用等方面的标准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难以形成“产学研训”产业发展支撑模式。学校进行制作标准的研究,将地方特色彰显于教育过程之中,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技术标准、掌握琼菜的制作方法和文化精髓,对培养新一代烹饪专业人员具有重要价值。

   () 拓展烹饪专业文化内涵,提高职业教育品位

   烹饪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文化。琼菜文化的传承、研究不仅使教师成为知识和技能的教授者,而且成为知识和技能的开拓者;同时也为技能教育注入了文化元素,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研究工作促进了技能和文化的融合、专业和产业的互动,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品位。

二、方法与过程

(一)成立研发团队,建立“琼菜研究中心”

20099月,学校确立了琼菜研究的项目。校行企三方组建起研发团队,组建了专家委员会。聘请海南业界著名的5名专家、大师作为项目研究技术指导;吸收海南省文化遗产研究专家参与;学校专业骨干教师负责核心技术研发,并带领专业学生开展研发实践。在海南省烹饪协会的授权下,学校建立省琼菜研究中心的培训基地,成为研发活动和培养人才的高端平台。

(二)深入调研采风,确定培养方案及菜肴标准

第一阶段收集。20099月至12月,制定完善的调研方案和调查问卷,专家与教师先后走访了海口、三亚、五指山等9个市县,进入了海口琼菜王、海口明光海航大酒店、龙泉集团等22家企业调查和顶岗学习。通过走访、座谈形式开展对海南本土菜肴文化的挖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对企业的人才现状和未来需求的调查。共访谈100余人次,收回576份调查问卷,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建议及琼菜研发的实施报告。

第二阶段整理。200912月,开展对各类资料的整理和整体菜肴的归类,筛选优化,确定具代表性的完整琼菜宴菜单。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学校确定了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烹饪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第三阶段研发。200912月至20102月,对首批典型菜品的装盘方式、原料搭配、营养组合、文化挖掘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丰富,制定了菜肴的制作标准,完成研究的工作总结。

第四阶段实践。20103月至201112月,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将菜肴的制作标准引进课堂教学,制定专业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三、成果的内容

(一)制定21道经典琼菜作品的制作标准

以校内研发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聘请海南琼菜研究中心理事长林俊春、海南烹饪协会秘书长唐人志、中国烹饪大师邢涛、马林泉及何亚生等专家、名师到校开展教学和科研。经广泛调研、深入挖掘、反复论证,制定了首批“椰芋文昌鸡”“琼式烧鱼肚”“海南粉”“椰香金沙虾”等21道经典琼菜作品的制作标准。通过对海南烹饪文化的研究、挖掘、提炼,配以菜肴制作标准,出版发行了《海南滋味》一书,得到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先生的指导和肯定,此书对琼菜研究成果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琼菜体系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建立“校店合一、开发引领”的烹饪人才培养模式

只有建立了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规律的培养模式,才能确保培养的人才是社会所需。结合烹饪专业的实用性特点,学校创建了 “校店合一、开发引领”的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校店合一:学生每天下午以轮岗的方式进入学校的“大拇指西餐厅”和“潮江春”模拟餐厅进行厨房岗位实训学习。每2周轮换一次,每一批以4个班为单位,每个班选取5名学生共20名参加定岗实训,实训结束进行严格考评并评选出“校店之星”。“校店合一”形式将理论学习与实际生产有机融合,有效解决教学与就业岗位的距离问题。

开发引领: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琼菜新菜品,完善制作标准,挖掘琼菜文化,研发的产品和标准得到同行的肯定并进入市场,与海南龙泉集团签订“龙泉订单班”协议,每年为该企业培养50名毕业生,通过产品标准的研发和人才培养引领了行业发展。

(三)实施“三融”要求的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除了做到人才培养紧贴岗位需要,还要求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结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实施“123”工程,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实施“教学目标与德育目标的融合、基础课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要求的融合、专业教学与行业标准的融合”的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提出教学内容专业化、岗位化的思路,以打造有效课堂为目的,以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探究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专家引领方式,开展推门课,逐步形成适合烹饪专业的三融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以“融入专业要求”为原则对公共基础课进行改革,完善了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要求和课时分配,达到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标;以职业岗位标准为方向,更新了教学内容,推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通过打造有效课堂,推动了专业课程资源的建设。专业教师率先在省内开发21期网络课堂,编写发行《食品雕刻》《中式面点》一体化专业教材,完成了2门精品课程数字资源建设,编制22门课程的教学标准。

(四)建立“产学研训”实训基地

根据专业设置和实践教学需求,学校卓有成效的推进人才培养辐射基地的建设。学校投入近300万元,建设了4个占地约1200平米校内实训基地——大拇指西餐厅(校店)、椰香阁中餐厅(校店)、中厨房和西厨房,营造真实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外与省内最大的本土餐饮企业海南龙泉集团,以及海南澄迈九龙温泉大酒店等企业合作。基地集“生产经营、提炼教学、师生研发、顶岗实训”等多种功能,建设过程取得了两项成果:一是完成企业文化的建设,引入企业5S管理,编写《实训基地5S管理手册》;二是编写《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基地为海南烹饪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将创新的菜品通过餐饮企业推向市场,将菜肴的制作标准引入课程教学,实现了产品研发、人才培养、行业效益之间高效率的成果转化。

(五)建设“专兼结合、专业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

以“多元合作、全面浸透、分层递进”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专兼结合、专业能力突出的烹饪师资队伍。校外专家名师到校进行项目研发的技术指导、参与教学科研,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学习,形成了校行企“双向进入”的良好机制,实现了专业人才的储备。

通过琼菜研究,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更新提高,成为琼菜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5位核心技术研发专业教师中有谭蓉、庄全球两位被行业评为“琼菜大师”、蔡亲宁、吴淑晖、王绥明三位被评为“琼菜名师”。专业教师在行业技能比赛、职业教育成就方面共获9个国家级奖项、15个省级奖项,整体师资团队在省内餐饮行业、协会及同类职业学校中有显著的影响力。

四、成果的成效

(一)产品研发促进人才培养

通过研究和创新,首批研发出21款市场需求旺盛的琼菜菜品,其中两款“椰芋文昌鸡”、“红扣东山羊”,得到了教育同行和餐饮行业相关人士的认可和一致好评。研发的产品通过基地推向市场,丰富了产业资源,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通过传承文化、产品研发培养了学生的技术技能和良好的文化素质,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将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推进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双向互动。

(二)人才培养促进产业发展

通过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提高了师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产业提供了技术与人才的服务。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烹饪技能大赛均取得较好的成绩:2011年参加全国烹饪大赛获一等奖1名、优秀奖2名,省级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2012年参加全国烹饪大赛获二等奖1名,省级一等奖4名、二等奖4名;2013年参加全国烹饪大赛获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省级一等奖4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1名。专业学生参加烹饪中级职业资格考证通过率达95%以上,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超过90%。教师专业团队也因此被评为海口市“工人先锋队”,2012年,学校被海南省烹饪协会授予海南省“烹饪餐饮教育最佳成就奖”。毕业生活跃在海南各大知名餐饮企业,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助推器。

五、成果创新点

(一)传承文化。将海南饮食文化的传承、创新融入烹饪专业教育全过程,把“授业”与“育人”有效结合,借民族文化之力,提升师生的文化、技能传承能力,使烹饪专业建设更加符合省情、更加规范化。

(二)引领产业。产教融合,制定21道经典琼菜菜肴的制作标准。将菜肴制作标准引进课堂,将创新的琼菜成果推进市场,引领产业发展。

(三)创新模式。结合本地饮食文化产业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一是创新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校店合一,开发引领”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创新德育、教学、行业“三融”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建立实践基地、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丰富课程资源,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

(四)建设队伍。在省内率先成立烹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烹饪专业建设和发展需求,建立校外琼菜大师与校内教师 “双向进入”的机制。“多元合作、全面浸透、分层递进”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为在本地区办高水平专业积累了经验。

六、应用与推广    

本成果最明确的效果是将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相结合,为海南烹饪岗位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截止20137月,新模式培养出850名烹饪专业毕业生,服务在海南餐饮工作岗位上。

(一)全省应用推广推进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学校在省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内,统一了烹饪专业建设标准,统一了教学要求,有效地提高了市县职业学校的发展活力。2013年,投资10万元建设海南省白沙县中等职业学校的西餐实训室,并以教学扶持的形式培训该校师生。近年来,举办集团内165名干部及150名教师培训班,推广教学成果与经验,推进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同时,烹饪专业建设成果带动学校内部其它专业的建设步伐,极大地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

(二)国际应用推广提高学校办学综合效益。与省内最具影响力的综合门户网站南海网合作,打造省内首档本土美食网络视频节目海南美食大讲堂,利用该网站,琼菜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传播;与海南龙泉大酒店签订“海南滋味二维码”协议,食客在企业消费学校研发的菜品的同时,可通过手机二维码扫描的方式了解与该菜品的制作标准,利用该企业,海南饮食文化在市场得以广泛宣传;学校多次在省内餐饮行业、烹饪协会、职业教育各界的大会上交流发言;研究成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教育报、南海网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吸引英国、新加坡等国外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国内兄弟学校到校学习交流。

该教学成果于2009年开始,经历了系统的研究、实践、建设和收获的过程,得到了政府、教育部门的支持和指导。成果体现了职业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体现职业教育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政策精神。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该教学成果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打印]  [关闭窗口]